会议围绕肿瘤微环境研究前沿、肿瘤免疫的新靶点新理论等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讲者和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
肿瘤微环境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教授及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总经理梁晔荣先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钱朝南主委在致辞中表示,即使处于疫情的大环境中,肿瘤微环境分会场依然气氛热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自去年成立以来,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本次肿瘤微环境学术年会设置了多个互动问答环节。在每个报告单元结束后,提问者可直奔主题向讲者进行提问,以促进讲者与观众间的充分交流。另外,他也希望大家能在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的官方英文期刊《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多多投稿,共同推进肿瘤微环境领域的创新与探索。
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总经理梁晔荣先生在大会致辞时指出,广州泰和肿瘤医院一直以竭诚共克癌症,彰显生命意义为使命,并为将医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型医院而不断努力。目前医院质子系统的核心部件已完成安装,占地 3000 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平台也将投入使用。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在此希望能与各位同道一同携手,共同推动肿瘤微环境乃至整个肿瘤学的医、教、研等各方面发展。
学术报告分享,知识点满满
微环境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的钱朝南教授介绍了研发抗肿瘤转移新药的关键技术以及用于临床前验证的动物模型,借此发现了一批高效抗转移的先导化合物。
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周光飚教授对于芳烃受体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系列研究也颇有心得。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杨霞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张庆玲教授作了有关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的精彩报告。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免疫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本次大会上呈现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多个重量级研究进展,包括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王平教授 (远程)、复旦大学的何睿教授、复旦大学的柳素玲教授、以及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子兵教授。
来自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蒋书恒教授和张志刚教授分别介绍了他们课题组有关神经递质参与调控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成果。
作为癌症治疗三大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其疗效也与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来自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的傅深教授 (远程) 展现了基于基因检测的肿瘤精准放疗的发展前景。来自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的袁太泽教授则详述了质子束放射治疗的新进展。
肿瘤微环境领域的研究新发现有助于传统药物治疗的突破,在改善药物分布、遴选适宜患者等方面尤甚。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凯教授剖析了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挑战与对策。而南华大学的喻翠云教授则介绍了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的新研究进展。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张晓春教授更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系统阐述了肺癌精准治疗的分子诊断基础。
专委会主任委员钱教授在本次大会的总结发言中提出:明年在郑州的年会将安排更精彩的报告,并鼓励青年学子用壁报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咳嗽礼仪”不仅反映了个人文明素质,同时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
2019 年 2 月 28 至 3 月 1 日,“第一届癌症研究设计与分析前沿全国会议”在广州远洋宾馆顺利举行。
据统计,在我国癌症“杀手榜”前五位中,消化道肿瘤就占了三个。更不幸的是,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早期所占比例非常少。而肿瘤分期的早晚与生存期的长短有极大的关系。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不但五年存活率低,而且生活质量差,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